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6篇
  189篇
综合类   687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临汾市气象观测站1954—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临汾市6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高温、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高发期均为7月,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别为1.9、19.6、26.8 d;干旱、大风、雾在全年时段都有发生,干旱的高发期为秋冬季,春季为大风多发期,4月最多,雾多发生在秋冬季,11月为高发期,年平均日数分别为137.7、5.5、17.5 d。从气象灾害发生的年平均日数来看,依次为干旱>雷暴>高温>雾>大风>暴雨。近65年来,临汾市暴雨、干旱、雷暴、大风这4种气象灾害有减少趋势,其中雷暴、大风减少趋势明显,而高温、雾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薛刚  孟丽 《林业科技》1992,17(3):47-49
在设计和研究抓具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特性时,首先必须对抓具颚爪的抓取曲线进行研究。本文分析和论述了抓具的抓取轨迹曲线、影响抓取轨迹曲线的因素以及抓取曲线的绘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大学城体育场地资源共享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城高校体育场地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包括:场地客观因素、学校领导因素、学校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地理位置因素、相关政策因素、课程安排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比赛安排因素。根据木桶效应,在构建大学体育场地资源共享模式的时候,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做好场地对内和对外开放的时间以及方式合理安排,以提供我国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强  孔凡磊  袁继超 《作物杂志》2020,36(4):150-452
基于2011-2016年大田试验和气象数据资料,研究了年际气象差异对西南丘陵区玉米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丘陵区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西南丘陵地区雨热资源丰富,但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降水量波动最大,积温波动最小,且玉米各生育阶段降水、积温和光照配置也有所不同。积温是该区玉米生育前期形态建成的主要限制因子,花前积温、花后日照和降水共同调控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而后期产量形成是各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花后日照直接影响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产量构成(穗粒数、千粒重),从而调控玉米的产量;花后积温和降水则通过影响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最终产量产生影响。因此,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播期,适当提高生育前期积温,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源器官的形态建成,为花后光合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减少花后降水量,提高花后日照时数,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籽粒充实度,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5.
光谱判断田间鲜烟叶成熟度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便携式地物波谱仪Field Spec 3测量烤烟成熟期烟叶的反射光谱,针对采收成熟度M2、M3,分析比较同一时间不同测量位点、及同一位点不同测量时间的反射光谱差异。结果表明:反射光谱的差异在不同测量位点主要体现在350~780 nm可见光波段和780~1300 nm近红外波段,在不同测量时间主要体现在780~1300 nm近红外波段。因此,利用光谱仪判断鲜烟叶成熟度,受测量位点的影响较大,而受测量时间的影响较小,但若测量烟叶生理生化组分、厚度和水分等内在指标,时间及天气状况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朱海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2):123-129
基于长江源区1956-2012年水文气象资料,采用集中期和集中度、突变检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沱沱河站和直门达站年径流变化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并从相关性和径流系数变化方面探讨了径流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源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程度呈弱增加趋势,集中期均呈弱延后趋势。沱沱河站、直门达站1956~2012年年径流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沱沱河站年径流在1997年发生突变,直门达站在1961和1967年发生突变。沱沱河站年径流存在20-28年、12年的显著周期。直门达站年径流存在8年、24-28年的显著周期。长江源径流与降水、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水面蒸发呈显著负相关。降水是三江源径流的主要来源,沱沱河径流组成中冰川消融量占比站较直门达站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渭河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80−2018年月值气象数据集,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多个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分析渭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演变、趋势、影响范围、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渭河流域防灾减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近39a来渭河流域有明显的干湿周期变化,但整体上呈变干的趋势,干旱时段主要集中在1995−2009年,其中以2000−2009年的干旱站次比最大,平均达到36%,且干旱持续时间最长,约3.6个月,1980−1989年干旱持续时间最短,约1.6个月;(2)渭河流域秋季总体呈湿润变化趋势,而春季和夏季干旱在不断加剧,是区域年际干旱的主要驱动力;(3)渭河流域干旱以危害性较小的轻中旱为主,但2000年前后出现严重及极端干旱的站次相对较多,其中1997年研究区内发生的干旱程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广;(4)不同时间尺度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规律表现一致,均呈现出干旱等级越高发生频率越低的态势,且极端干旱在年际尺度内发生次数较为频繁,从空间上看渭河流域东北部是干旱多发区。总之,近39a来渭河流域总体干旱较为严重的时段为2000−2009年,且研究区内干旱呈北重南轻特征,因此北部地区仍需加强防灾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以及气象条件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依据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系列卫星资料遥感数据,分析了近10年夏季全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 gC·m-2·a-1,内蒙古中部、甘肃东部、青海东部、西藏东部等地近10年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明显增加。近10年全国大部草原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较好的气象条件利于夏季牧草生长。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也较常年偏高,北方草原区草地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121.3 gC·m-2·夏季-1,为近10年偏好年份。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较好的气象条件对其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叶片水势、气孔阻力、蒸腾速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叶片水势、气孔阻力和蒸腾速率在不同土壤基质势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其与土壤基质势和天气条件(光照强度、净辐射、饱和差、气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叶片水势、气孔阻力、蒸腾速率与环境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积雪覆盖下土壤热状况及其对气象因素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区在积雪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及气象因素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以野外实测试验数据(2013年11月8日—2014年4月28日)为基础,分析裸地、自然降雪、积雪压实和积雪加厚覆盖条件下5、10、20、40、60、100、140 cm深度土壤温度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影响土壤热状况的主要气象因素,进而统计土壤温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积雪的存在阻碍了环境与土壤之间的能量交换,引起土壤温度和土壤冻融过程的差异;随着积雪覆盖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冻融日期会出现延迟现象,土壤温度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并且地、气之间温差增大;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温度,积雪覆盖使得气象因素与土壤温度的关联度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